禹是夏朝的第一天子,中国神话时代最后一人。绍兴会稽山大禹陵,应上元大旺富贵,坤壬转脉至乙落脉入穴,立乙山辛向。

01.png

会稽山大禹陵手绘图

历史简述

禹,姒姓夏后氏,名文命,号禹,后世尊称大禹,是黄帝轩辕氏玄孙 。通过禅让制得到帝位,传说是夏后氏部落的首领,是子承父位、中国奴隶制的创始人。三皇五帝时期,黄河泛滥,鲧、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、舜二帝,任崇伯和夏伯,负责治水。三过家门而不入。大禹治水13年,耗尽心血与体力,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。

形峦评析

大禹陵,位于浙江绍兴城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,距城三公里,会稽龙脉起香炉峰,状似香炉,此星出脉,有送有迎,两翼开帐,居台拥殿,披彩带甲,主脉经石帆山两度剥换,束咽入首,覆钟形结穴,是我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。周围群山环抱,奇峰林立,清流潺潺东去,使大禹陵更显凝重、壮观,气势宏伟。史载禹陵的有二处:一在四川北川县九龙山下,相传大禹降生于此。另一处即会稽山,相传大禹死后葬于此。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就有来禹陵祭禹的习惯。